制氫成本有望降至每立方1塊錢

2019-01-11 17:33  來源:科技日報  瀏覽:  

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與東京大學和廣島大學合作,對光伏發(fā)電和蓄電池的制氫系統(tǒng)進行了技術經濟效益評估。

研究小組設計了根據光伏發(fā)電量調整蓄電池的充放電量和水電解制氫量的綜合系統(tǒng),通過綜合考慮將來的技術改良,并全面調查蓄電池和水電解裝置的容量等,確定了具備國際價格競爭力的低成本制氫所需的技術水平。例如,通過開發(fā)2030年前后完全可能實用化的、放電較慢但成本低廉的蓄電池,日本國內有望實現(xiàn)每立方米17—27日元(約1.04—1.64元人民幣)的制氫成本。

在使可再生能源成為主力電源的技術開發(fā)中,此次的成果可作為重要指南。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合作媒體、機構或其他網站的信息,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所有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交易和服務的根據。本網內容如有侵權或其它問題請及時告之,本網將及時修改或刪除。凡以任何方式登錄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相關推薦
俄羅斯核能制氫現(xiàn)狀與展望

俄羅斯核能制氫現(xiàn)狀與展望

目前,規(guī)模化生產氫氣的最理想方法是天然氣+水蒸氣進行轉化?,F(xiàn)在,全球48%的氫氣產量是通過這種方式生產的。在1mol甲烷與2mol水能釋放出4mol的氫氣。因此,蒸汽轉化是從天然氣中生產氫氣的最有利的方法,盡管它需要相對較高的能源成本,即每將1mol甲烷轉化為4mol氫氣需要200kJ能量。
陜西30萬噸煤制乙二醇裝置產岀高品質氫氣

陜西30萬噸煤制乙二醇裝置產岀高品質氫氣

陜西渭河彬州化工30萬噸/年煤制乙二醇裝置采用GE水煤漿氣化,經變換、凈化、氣體分離得到H2和CO氣,高化學株式會社乙二醇合成技術生產30萬噸乙二醇。2020年11月中交。2021年1月4日,渭化乙二醇項目氣化爐投料。
全國首個氫能全產業(yè)鏈一體化數(shù)據采集和監(jiān)測平臺正式啟用

全國首個氫能全產業(yè)鏈一體化數(shù)據采集和監(jiān)測平臺正式啟用

近日,張家口市召開了新能源汽車公共數(shù)據采集和監(jiān)測中心工作啟動會,全市相關車企、加氫站、制氫廠企業(yè)負責人參加,會上對數(shù)據采集范圍、接入要求和接入標準進行明確,安排部署接入工作。2021年將正式建成投產,實現(xiàn)對加氫站、制氫廠、燃料電池車輛運行數(shù)據的采集,對氫能站、廠、車輛的安全運營提供保障,對張家口市氫能產業(yè)推進建設具有一定的示范與應用推廣效應。
德國將建歐洲最大“綠氫”工廠

德國將建歐洲最大“綠氫”工廠

全球氫能產業(yè)在2020年快速發(fā)展,特別是用可再生能源制取的“綠氫”成為多國首選的未來綠色燃料。有統(tǒng)計顯示,去年全球宣布了總額超過1500億美元的“綠氫”項目。日前,德國大瀑布電力公司、荷蘭皇家殼牌公司、日本三菱重工業(yè)公司和德國漢堡市政供暖企業(yè) 漢堡暖氣公司簽署了改建項目合作意向書,計劃在原漢堡燃煤電廠所在的 莫爾堡 建造一個擁有100兆瓦容量電解槽的超級“綠氫”工廠,未來有望躋身歐洲最大的“綠氫”電解工廠之列。
我國科學家在水煤氣變換(WGS)制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我國科學家在水煤氣變換(WGS)制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報官網獲悉,作為清潔能源的典型代表,氫能備受推崇,但由于其化學性質活潑,制取、儲運過程的效率和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產業(yè)界和學術界。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馬丁團隊與大連理工大學教授石川團隊、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周武團隊等的聯(lián)合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日前發(fā)表于《自然》。

推薦閱讀

熱文

Copyright © 能源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