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日,記者從黑龍江省生態(tài)地質調查研究院獲悉,該院教授級高工馬永法研究團隊負責實施的松遼盆地林甸地區(qū)深部咸水層CO2地質封存項目取得階段性進展:該院首次開展深部砂巖咸水層CO2—水混合溶解注入試驗,證明深部咸水層CO2地質封存可注入性良好,單井注入流量超24.3立方米/小時。
當前,在無法完全放棄化石能源背景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作為碳中和技術不可或缺的部分,被認為是實現(xiàn)《巴黎協(xié)定》溫控目標和我國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手段和托底保障。
為強化科技創(chuàng)新在減碳控碳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黑龍江省地質礦產局組織開展松遼盆地林甸地區(qū)深部咸水層CO2地質封存潛力和先導注入試驗研究項目,黑龍江省生態(tài)地質調查研究院負責實施。
經過長時間探索研究,馬永法團隊構建了松遼盆地林甸地區(qū)深部砂巖咸水層CO2地質封存適宜性評價體系并開展評價工作,在國內首次利用地熱井資料評價了松遼盆地林甸地區(qū)深部砂巖咸水層CO2地質封存潛力:其理論封存量為478.91億噸,有效封存量為11.49億噸,其二級構造單元均較適宜開展CO2封存。
此前,冰島首次開展了玄武巖CO2—水混合溶解注入封存試驗。監(jiān)測表明,混合溶解注入可大大加速CO2、水與儲層巖石反應生成礦物的時間,保證CO2更安全地封存于地下?;诖?,馬永法團隊搭建現(xiàn)場注入平臺,率先探索在深部砂巖咸水層開展CO2—水混合溶解注入試驗。
“隨著深部咸水層CO2地質封存技術的日趨成熟,可將深部咸水層變?yōu)榉獯鍯O2的地質儲庫。”馬永法說,這些地質儲庫具有穩(wěn)定的地質特征和封存能力,能安全地長期儲存CO2,減少排放和環(huán)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