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

關注
“人造太陽”低溫恒溫器下筒體安裝完畢

“人造太陽”低溫恒溫器下筒體安裝完畢

當?shù)貢r間8月31日,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托卡馬克裝置第二個重大部件——杜瓦下部筒體吊裝工作完成,杜瓦下部筒體吊裝是中核集團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團隊在法國“帶疫解封”嚴峻形勢下完成的第二個重大安裝任務。
09-10
“人造太陽”重大工程安裝正式啟動!

“人造太陽”重大工程安裝正式啟動!

7月28日,“人造太陽”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ER)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在法國南部卡達拉舍舉行。ITER稱贊包括中核集團聯(lián)合體建設者在內的ITER全球團隊,“像你們這樣的人正在一起努力使ITER成為現(xiàn)實。”
07-30
習近平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

習近平向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重大工程安裝啟動儀式致賀信

習近平指出,科學無國界,創(chuàng)新無止境。國際科技合作對于應對人類面臨的全球性挑戰(zhàn)具有重要意義。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承載著人類和平利用核聚變能的美好愿望,計劃實施以來,中方始終恪守國際承諾,中國企業(yè)和科研人員勇挑重擔,與國際同行齊心協(xié)力,為計劃的順利推進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十多年來的積極探索和實踐充分證明,開放交流是探索科學前沿的關鍵路徑。
07-29
“人造太陽”向終極能源再進一步 大膽創(chuàng)新3D打印解決核心問題

“人造太陽”向終極能源再進一步 大膽創(chuàng)新3D打印解決核心問題

隨著核技術日漸成熟,被譽為“人造太陽”和“人類終極能源”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或有可能為人類源源不斷地提供清潔能源、造福后代子孫。這項技術的主要原理就是氘和氚在高溫高壓條件下產生核聚變反應,并生成大量熱能用于發(fā)電。
06-30
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開啟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

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開啟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安裝

可控核聚變裝置俗稱“人造太陽”,是照亮人類未來的終極能源夢想。近日,我國傳來好消息:由中核集團牽頭的中法聯(lián)合體為“人造太陽”核心設備安裝工作全面開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這是中國向核能高端市場邁出的實質性步伐,將為我國深度參與聚變國際合作、自主設計建造未來中國聚變堆奠定堅實基礎。
06-14
首位中國科學家加入國際聚變能組織(ITER)物理模擬團隊

首位中國科學家加入國際聚變能組織(ITER)物理模擬團隊

大連理工大學8日對外發(fā)布消息稱,該校物理學院副教授王豐通過層層篩選,正式加入國際聚變能組織(ITER)項目核心物理模擬研究團隊,參與承擔該項目的集成模擬平臺關鍵建設任務,這是首位中國科學家加入該團隊。
06-09
歐洲委員會授予聚變動力示范堆框架合同

歐洲委員會授予聚變動力示范堆框架合同

歐洲委員會已向一個由意大利安薩爾多核能公司、法國法馬通公司等組成的財團授予了一份為期4年、價值1100萬美元的框架合同,用于國際熱核實驗堆后繼項目聚變動力示范堆的預概念設計。
06-03
無限能源時代?外媒稱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獲突破

無限能源時代?外媒稱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獲突破

可控核聚變被譽為能源領域的“圣杯”,它的成功意味著無限能源時代的來臨。如今,中國已在這里領域獲得了巨大突破。外媒報道稱:中國可能很快就會啟動“人造太陽”核聚變反應堆。
02-10
中國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研制成功

中國首款牛級霍爾推力器研制成功

在人類利用和探索太空的過程中,霍爾推力器被公認是衛(wèi)星調整姿態(tài)首選推進裝備,而電推進系統(tǒng)本身又是火箭的一種,有一個通俗的名字叫“電火箭 ”。與通過燃燒化學推進劑燃料獲得動能的火箭不同,霍爾推力器通過將電子約束在磁場中,并利用加速陽離子來獲得推力,擁有結構簡單、高比沖、高效率等優(yōu)點,這項技術一直是美國、俄羅斯和歐洲航天技術的優(yōu)勢所在。
01-19

推薦閱讀

Copyright © 能源界